水产养殖供给侧改革之水产品质量安全

发表时间:2020-05-03 16:01

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在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解决低端农产品供应过剩,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水产品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供不应求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2017年开始,农业部已不再将水产品产量指标作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验收的一票否决项,而水产品质量指标占据的分值越来越大,预示着我国的渔业生产正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要产量到要质量的转变。

水产养殖企业作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如何顺应新形式,抢抓新机遇,实现从追求产量到提升质量的快速转型,是其必须要经历的一次变革。本文以近三年来的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要求为风向标,探讨提升水产品质量的方法和举措,以供借鉴参考。

1、强化源头控制

水产养殖是一个生产周期较长、投入品较多的生产活动,影响水产品质量的因素众多,保障水产品质量重在源头控制。养殖企业要依据周边环境,找准自身的优劣势,摸索出符合本养殖企业发展的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以健康养殖模式助推水产品质量提升。

在细节方面,一是进排水要分开,养殖用水要预处理,确保水的安全;二是水产苗种要来源于合法企业,苗种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确保苗的安全;三是饲料和饲料原料要来源于合法企业,避免冰鲜饵料,尽量使用配合饲料,确保料的安全;四是兽药要来源于合法企业的正规产品,按处方用药,遵守休药期制度,确保药的安全。只有将养殖源头工作做精做细,才是养出优质水产品的开始。

2、建立健全制度

制度是保障一个企业长期运营的基石。水产养殖企业要做精做强,长远发展,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制度,是其必然要求。水产养殖企业制制度,是其必然要求水产养殖企业制度包括①建立水产苗种渔用饲料养殖用药等生存投入品存放保管制度;②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制度(包括投苗记录、用药记录、投料记录、销售记录等);录用药记录投料记录销售记录等);自行检测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检测,及自行检测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检测,及时把控水产品质量状况;⑤建立养殖水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挂在墙上,记在心中,落实在生产的每个环节,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物,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转。

3、加强生产操作管控

水产养殖企业要结合本养殖场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养殖品种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水产苗种企业则要制定相关的苗种繁育操作规程,以指导具体的生产,细化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制定养殖品种的企业标准,开展养殖品种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参与ISO9001HACCP认证。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和认证标准的要求,逐项落实养殖环境产地、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和收获等环节的工作。积极做好疫病测报工作,聘用渔业乡村兽医或执业兽医专职负责病害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渔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病死水生动物要按照《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原的二次传播。通过生产过程控制,筑牢质量提升环节。

4、突出品质提升

市场足够广阔,关键在品质。水产养殖企业应紧跟发展趋势,注重水产品品质,积极申报三品一标(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或良好农业规范等有关产品质量管理认证,严格按照优质水产品的生产要求搞养殖,以品质谋发展,借助新营销模式的东风,开疆拓土,赢得市场,实现丰产丰收双目标。

5、净化尾水,防控二次污染

近年来,高密度的水产养殖,给水域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到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继续保持渔业的传统功能,首先,要倡导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转变过度追求产量的思路,发展净水渔业;其次,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渔药或全过程不使用化学药品,探索使用疫苗预防;再次,要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的方法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按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或《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的要求,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最后,定期开展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和评估,不断改善养殖结构,优化和改进尾水净化方法和工艺,真正杜绝二次污染,打造健康的水产养殖产业链。

                                                                       2020.5.3


©2019 名成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22926号-2